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出口分别下降24.5%、20.5%和15.9%,国内经济短期承压,但随着国内疫情获得阶段性成效,预计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将加快恢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疫情的持续蔓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在高度全球化的当下,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使各国裹挟其中,全球价值链可能面临重构。
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抓住可能到来的产业变革与产业再分工机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集群化发展,尤其是主要城市群及核心城市将在经济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进入二季度,国内城市已相继公布了2019年的经济数据,17个城市在2019年实现GDP超万亿,45城超5000亿,但随着过去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各城市增长普遍放缓,且城市间增速分化明显,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城市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但我们认为产业基础好、创新有活力,且政府治理水平强的核心城市群及重点城市的韧性与恢复力将处于领先水平。
2019年,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以及重庆GDP规模超过2万亿,上海、北京GDP规模超3万亿,一线城市依然保持规模领先优势。深圳、广州2019年GDP增速分别达6.7%和6.8%,大湾区利好加持下,经济增长潜力大,且深圳、广州保持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新增人口分别为41.2万、40.2万,位列全国前列。此外,重庆连续第二年GDP超2万亿,规模优势突出,尽管近两年因支柱产业面临转型阵痛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2019年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天津、南京等12个核心城市经济规模超过万亿,其中佛山2019年GDP规模首超万亿,达1.08万亿,佛山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强劲。长沙经济增长较快,2019年经济增速为8.1%,为万亿城市首位。成都、武汉、南京经济增速均超7%,经济活力较强,尽管受疫情影响,包括武汉在内的主要城市短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们认为此类具备较强产业基础的核心城市,后续经济具备较好恢复能力。天津增速虽较上年有所回升,但由于工业经济以及消费增长较缓,2019年GDP增速仅为4.8%,为万亿城市中最低。杭州数字经济优势突出,2019年GDP增速小幅回升至6.8%,强势的产业竞争力也为杭州带来持续的人口流入,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55.4万,人口增量位居全国首位。
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等城市经济规模介于9000亿至1万亿之间。福建的泉州、福州得益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均较高,泉州增速为8.0%,福州增速为7.9%。而东莞受益于自身产业基础及大湾区产业带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飞速发展,GDP增速为7.4%。
9000亿以下的城市经济规模出现断层,排名第25位的烟台经济规模为7653亿,不足8000亿。温州民营经济优势明显,2019年GDP增速为8.2%,位列TOP50城市首位,但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对此类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需要关注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厦门2019年GDP增速为7.9%,GDP规模为5995亿元。与东部城市快速发展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东北区域的省会城市长春、沈阳、哈尔滨经济增速仅分别为3.0%、4.2%和4.4%;山东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多数城市经济放缓,临沂2019年经济增速仅为3%,潍坊经济增速3.7%。
从不同区域来看,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规模优势突出。万亿城市中,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一半,其中长三角为6个,核心城市优势突出,具备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TOP50城市中长三角已达16个城市。珠三角万亿城市为3个,在大湾区规划引领下,湾区一体化进程或将加快,核心城市产业外溢也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加速。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