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兴起之时,建筑界便开始了对未来城市的想象。随着摩登、复古大潮流的更替,城市逐渐演变为承载着人们理想世界的乌托邦。那些经历过历史、人文、艺术洗涤的城市,更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
中国成都,一座全球闻名遐迩的宜居圣地。他将火辣的烟火气与浪漫文艺情调融洽的合为一体,又以悠闲恬淡的慢时光赢得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
而在高新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成都的宜居能量仍在不断升级,随着一个刷新建筑界科技创新的人文地标性建筑——智慧之环即将亮相,成都的城市封面也将展现出新的活力,迎来颠覆性的新变化。
自一举击败众多国际知名建筑作品,荣获IAI建筑概念奖之后,智慧之环便一直吸引着建筑界的关注。如今,伴随着智慧之环即将亮相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建筑领域甚至艺术圈都将目光聚集起来,想要一探究竟。那么,这个惊艳建筑界和设计圈的建筑究竟有何魅力?
俄罗斯哲学家、文学评论作家,车尔尼雪夫斯曾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通俗来讲,便是建筑应遵从当下艺术审美。
细数北京大裤衩、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小蛮腰这些城市名片,事实上也都有一个典型标签,即打破常规,且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作为成都新晋网红打卡圣地的一员,这个承载着万物互联、科技演进创新使命的智慧之环,从外观上看,拥有着依地势高低起伏而建的环形设计、可步行的曲面屋顶,以及中心环抱式公园和独具科技先锋的核心特质。
而其最令人着迷的硬核之处还不仅于此。在实现空间物联的思考上,智慧之环拥有着世界顶尖的云技术加持。依托于紫光海阔“从芯片到云端”的技术突破,整个智慧之环覆盖的数据库网络,经过云端的数据演算不仅可以实现定制化的虚拟化场景,还可以为每个空间单独提供“会思考”的能力。
剥离了生硬的钢筋混凝土,加入了AI(算法)之后,那些曾经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场景,就这样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停车、安防、节能、自动化办公、AI会议室等等,智慧之环可以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
正是这样一个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想,整体极致性的设计理念,消弭了艺术与城市的距离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存相依的自然规律。也只有这种足够有颠覆性和足够惊艳的现象级设计,才使其具备了成为当今建筑界新星的特质。
正如老子《道德经》曾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寓意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敬畏之姿向天地、万物、自然、文明学习。
之于建筑,不外如是。
有生命的建筑,必须做到人文与土地的高度契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紫光海阔初入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之时,便深知尊重土地、尊重历史的重要意义。
描绘着成都这座拥有2700年历史的文明之都沿水而上,进入天府新区核心腹地,就能看到绿荫葱葱、湖水荡漾,白鹭成行的兴隆湖畔。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更集聚了芯片、生态体系、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国家科研力量。可谓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时间线拉至2018年2月,天府新区首次确立了“公园城市”理念,明确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并且,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天府新区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过去两年间,天府新区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探索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这片沃土之上,紫光海阔深知要因地制宜的尊重土地所传达的内涵,依托土地原生地貌建造有灵魂的建筑,并以此为依据,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打造这座人文地标性建筑。
为了达成最佳解决方案,紫光海阔邀请到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PowerHouse的创始人Nanne,作为智慧之环的主笔设计者。
彼时,Nanne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亲自带领团队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气势磅礴的都江堰、鬼斧神工的望江楼,以及成都古老文明的城墙、街区幽深的咖啡馆、闹中有静的宽窄巷子,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交错而至的场景,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的灵感。
而承载着Nanne对审美理念和设计哲学革新意识的智慧之环,在选材方面,更遵循了城市人文风貌的特点,以灵动、通透为基调,阐述人与自然和谐之境。这里的自然,不仅包括光、水、风等原始的自然因素,还有根据人的动线变化梳理出的有序自然。
在一次采访中Nanne介绍说:“成都是由山川环抱和河流养育的福地,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智慧之环形态的灵感源泉,智慧之环的环状造型和曲线都呼应了成都平原周边环绕的山脉形态。”
也因此,这座外观拥有标志性“中国红”底色的智慧之环,才能与成都这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城市底蕴交相辉映,将厚重的历史和悠扬的文化相互融合,最终打磨成独具一格的城市地标。
从高空俯览智慧之环,整个建筑形态呈现出360度无死角的流畅曲线,智慧之环固得名于此,但又不仅于此。
细细看去可以发现,整个建筑的所有正立面皆为曲面,也就意味着,这个建筑不仅没有背面、没有死角,同时,也是罕见的没有尽端的建筑。
在屋顶处,整个立面以流动弧线慢慢下探,形成了一个橙红色莫比乌斯环的效果,承上启下连接着建筑主体和地面,这个巧妙设计,支撑了整个设计中极具动感的一部分,使整个环的动线更加流畅。
支撑环形设计达到视觉和空间双极限效果的本质,离不开独具创新的设计构想、过硬的建设技术和精心的选材。例如屋顶的金属曲面,以15000块彩色铝板拼接而成,立面的玻璃曲面,则由700块玻璃组成。通过这两组数字,智慧之环的外观设计实现了轻盈灵动的线条极限,以及最佳采光的大尺度视觉效果,从而在形体上做到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又实现了立面与绿化景观对比的视觉反差效果。
极致的通透感、采光效果,更为一处一景的空间动线提供了可能。假设在室内,无论从环的哪个角度向外看,每一层的景观带都可以得到270度的视野效果。如果从环的底层一直向上,沿着环形跑道向外眺望,每一个高度的变化都会将眼前的景致放大拉伸,行至最高处再环绕360度,城市的繁华与安逸都将尽收眼底,该是多么令人感叹的一番景象。
而设计形态上最大化的视觉突破,也使智慧之环所倡导的生态循环理念得到更直观的展现。在这栋充满智慧和科技能量的建筑空间里,以绿色低碳技术为建筑核心的生态建设,将智慧科技贯穿于休闲购物、商务办公、健康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之中,不仅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离,也能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智能管理方案。
从城市到生活,建筑正在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将人与自然勾连成密不可分的一体,从而让自然、建筑与人衍生出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智慧之环所做的,则是找到了将三者完美融合的方式。